逸飞激光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旧版米乐体育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4-11-13 00:31:57公司是智能激光装备及创新工艺方案的提供商,是专门干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能够为新能源电池、家电厨卫、装配式建筑、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提供智能装备与智慧物流装备及系统。
按照产品类别划分,公司主要经营产品可分为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和智慧物流装备及系统。
按照产品功能划分,公司主要营业产品可分为自动化产线和智能化专机。智能化专机是实现特定加工工序的一体化设备,一般由加工主机、运控系统、检测系统及机械工装等组成。自动化产线是实现多工序自动加工的产线设备,一般由多个智能化专机、上下料系统、物流传送系统、整线控制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组成。
新能源电池智能装备业务产品: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产品中,锂电设备收入占比较高。锂电池的生产可分电芯制造和模组/PACK两大环节,其中电芯制造包含极片制作(前段)、电芯装配(中段)和电芯激活检测(后段)三大工序。公司锂电设备产品主要用于电芯装配阶段和模组/PACK阶段,可提供智能化专机、电芯封装自动化整线)自动化产线)改造与增值服务
公司改造与增值服务主要是对客户已有锂电生产设备进行技术升级改造。近年来,新能源电池行业发展迅速,下游电池制造行业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进步,对已有电池制造产线的技术升级需求不断增加,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和工艺优势为上述客户提供技术升级服务,改造与增值服务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司主营业务为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在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方面,通过向新能源电池、家电厨卫、装配式建筑、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提供各类自动化产线、精密激光加工智能化专机及改造与增值服务来实现收入和利润;在智慧物流装备及系统方面,通过向新能源电池、半导体、消费电子、医疗健康等行业客户提供新能源电池整厂物流成套系统、半导体CIM软件、半导体AMHS设备、智能化仓储物流系统、自动化输送分拣系统、数字工厂可视化平台系统、智慧工厂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物流线核心设备供应的服务来实现收入和利润。
公司对外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激光光学器件、机械标准件、机械非标件、电气标准件、仪器设备及耗材等。激光光学器件、机械标准件、电气标准件等,由采购部门根据生产需要直接采购;机械非标件、仪器设备,定制化程度较高,供应商按照公司的技术及质量要求进行供货。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营业产品主要为定制化产品,对应原材料的类别、型号较多,公司采用“以产定采”为主,“适当库存采购”为辅的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原材料的付款方式主要包括预付、现款现货、月结30天、月结60天、月结90天等,主要采用银行转账和承兑汇票等方式支付。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产品为各类自动化产线、精密激光加工智能化专机以及智慧物流装备及系统,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设计和生产。另外,为提高产品交付效率,公司也会根据下游市场需求预测,进行备货生产。计供中心根据BOM进行物料采购,工程制造中心对产品进行组装调试,检验合格后发往客户现场,现场完成安装调试后由客户最终验收确认。
另外,随着下游电池已投产设备存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已投产存量设备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因此,除设备销售以外,公司还为客户提供改造与增值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及服务销售主要为直销模式。公司的销售流程主要包括前期接触了解客户需求、技术洽谈制定技术方案、合同签订实施生产制造、进度跟进确保产品交付、产品运行满足客户验收等五个阶段。公司产品主要采用依照市场价格定价的方式,综合考虑市场供求关系、技术研发难度、客户订单规模、客户信誉、交货周期等因素,与客户协商确定最终价格,部分客户采用招投标定价的方式。结算方式主要根据合同约定按阶段收款,部分情况下根据客户需求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收款。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C35)”中的“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业(C3563)”。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公司主营产品属于“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之“2.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中的“2.1.3工业机器人与工作站”,同时属于“5新能源汽车产业”之“5.3生产测试设备”之“5.3.1电池生产装备”中的“极片成型、极耳焊接、卷绕及叠片单机自动化以及连线自动化生产线装备”和“模块焊接设备”等。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所属行业为“2高端装备制造业”之“2.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中的“2.1.3智能测控装备制造”,同时属于“5新能源汽车产业”之“5.2新能源汽车装置、配件制造”中的“5.2.2新能源汽车储能装置制造”。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不断输出先进生产力,以“新”赋能千行百业,推动我国工业制造向“新”发力。国家层面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作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了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总体战略和行动计划,特别强调了高端装备制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促进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的目标;《“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了智能制造的发展路径,包括加快系统创新、深化推广应用、加强自主供给和夯实基础支撑等重点任务,旨在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
2024年4月9日,为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上升,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此举措将有效释放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潜力、增加先进产能、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方案强调了高端、智能、绿色、安全作为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重点方向,一是推动设备高端化更新升级,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二是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和软件大规模普及,智能化升级从生产辅助环节的信息化向核心生产环节的分析优化拓展;三是加快生产设备绿色化更新改造,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升级;四是提升设备安全水平,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装备。上述措施一方面将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应用先进适用设备,促进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设备的大规模应用,带动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验检测等各环节设备技术水平,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持续提高先进产能比重,以设备升级带动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另一方面从需求端倒逼,因设备革新带来的装备制造订单激增有助于培育装备制造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作为高端智能装备的具体体现,激光加工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半导体、航空航天、医疗、通信等多个行业领域,激光加工技术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先进工具之一。公司专注于“激光+智能装备”的深度融合,助力下游产业的创新迭代和智能化升级,从公司产品的下游应用领域来看,公司产品多应用于新能源电池制造领域。近年来,在全球绿色低碳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电子市场的快速发展,锂电池市场需求持续增加。GGII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459GWh,同比增长21%。其中,动力电池出货量为320GWh,储能电池出货量为116GWh,数码电池出货量为23GWh。预计2024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出货量将超1,100GWh,正式进入TWh时代;其中动力电池出货量超820GWh,同比增长超20%;储能电池出货量超200GWh,同比增长超25%。未来,随着全球对新能源产业的重视和投入增加,锂电设备行业预计将进一步渗透到各个领域,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调查与行业前景预测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智慧物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7,903亿元,较上年增长12.98%,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8,546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智能物流装备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物流装备市场规模达到1,003.9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35%,预测2024年中国智能物流装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166.8亿元,市场规模呈高速增长状态。
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使得物流行业开始向智能化发展。智能算法和智能装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物流的自动化水平,还使得物流系统能够进行自我优化和预测分析。当前,物流行业正处于智慧化阶段,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物流系统能够进行深度学习和自我优化,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等,进一步激发了智慧物流系统建设高潮,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将持续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淘汰落后产品设备,提升安全可靠水平,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政策和市场需求双驱动下,智慧物流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公司专注于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与智慧物流装备及系统领域,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升级,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成为行业领先的知名的智能装备供应商。
在锂电池制造设备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电芯制造的电芯装配环节和模组/PACK环节,形成了圆柱全极耳电芯装配系列装备、模组/PACK系列装备和方形电芯装配系列装备。公司在业内率先突破圆柱全极耳电池制造工艺技术难题,推出了圆柱全极耳电芯装配段全工序设备和圆柱全极耳电芯自动装配线等系列装备,具有先发优势,产线效率、良品率更高,且拥有更加完善的专利布局,并获得第三方权威机构认可,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行业领先。2022年10月,公司“圆柱全极耳锂电池激光焊接设备及全自动组装生产”入选由工业和信息化办公厅、中国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第七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
公司的模组/PACK装配专机和各类模组/PACK自动装配线,具有高柔性化、多兼容性特征,自动装配线在良品率、定位精度和设备故障率等方面具有一定领先优势,整体技术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公司的方形电芯装配方面,在焊接精度、密封耐压强度、设备故障率等方面具有一定领先优势,能够有效满足下游客户的生产需求,整体技术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在智慧物流领域,公司控股子公司新聚力在新能源电池、半导体、消费电子、医疗健康等领域形成了一定领先优势,服务于多家锂电池头部电池企业,在固态电池、钠电池领域率先获得产业应用,并在半导体AMHS设备领域实现了部分核心设备的国产替代。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形成了以精密激光加工技术为核心,以智能制造装备为载体的技术和产品体系。目前,公司的核心技术包括激光加工技术和智能化装备技术。
公司拥有的激光加工技术分为激光加工系统技术和激光加工工艺技术两大类,包括激光数字化控制技术、激光多维自适应加工技术、激光高精度分光技术、高反材料激光焊接技术、集流体激光焊接技术、汇流排激光焊接技术。
公司拥有的智能化装备技术分为自动化技术、数字化技术和专业化应用技术三大类,包括高速精密传送技术、柔性工装技术、多轴运动控制技术、机器视觉定位技术、数字化在线检测技术、智能产线信息化管理技术、全极耳集流体无损成型技术、壳盖自动化装配技术和模组自动堆叠技术。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新获授权知识产权共81项。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授权有效期内的知识产权为577项(其中发明专利86项、软件著作权123项)。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8,609,329.14元,同比增长11.2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382,146.49元,同比增长11.93%。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公司坚持以“激光+装备+工艺”三维一体滚动创新体系为核心,聚焦激光智能装备领域,持续拓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打造高效率、高精度、高良率、高稳定性的激光封装产线。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圆柱、方形全极耳电池系列装备的量产应用,推出了高速磁悬浮全极耳大圆柱电池组装线系列钢壳/铝壳全极耳大圆柱电池的量产;加强模组PACK系列装备的产品化迭代,推出了适用于不同规格、类型电池柔性化批量生产及重组梯次利用的模组PACK自动装配线,并结合新能源电池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发展情况,相继拓展了适用于新型电芯结构件、钠离子电池、固态/半固态电池等领域的多种智能装备。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围绕激光加工工艺技术、激光加工系统技术、自动化技术、数字化技术、专业化应用技术等核心技术展开研发创新,提高公司电芯、模组PACK自动装配线的精度、生产效率,加强模组PACK系列装备的模块化、标准化、柔性化升级。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全面投入使用,自建23个专业级实验室和119项分析测试科目,并筹备CNAS实验室认证,聚焦激光加工工艺研究、标准化产品开发、软件技术研发、新兴领域激光应用开发以及精密组件和光学器件的研究验证等方向,结合公司历来项目经验的积累,公司与多家上下游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通过专业的团队、先进的智能装备、工艺技术、精密仪器、仿真平台以及分析测试,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分析测试体系与大数据库,覆盖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电池的全工程验证和圆柱、方形、软包全品类工艺,能够全面、准确的对新能源电池生产各环节进行验证评估,为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测试及检测服务,确保新技术能高效、顺畅地从研发过渡到量产应用,加速了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公司依托研究院构建了新能源电池激光应用产业链共性创新平台,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结合“技术创新-工程转化-分析测试”的一体化平台,提升全流程研发效率,缩短新技术研发到量产应用的周期。平台聚焦于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等领域,服务于新兴技术的研发、验证、检测及成果转化需求,以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和智能制造升级,并通过对新技术、新路径的研究拓展公司产品线,以技术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源动力”。同时,平台充分发挥“产业孵化”功能,强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水平,针对不同的产业创新领域以事业部方式赋能产业创新发展,让“产业孵化”走向“产业转化”。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强化市场导向的产品策略,并加大重点市场的开拓力度,强化客户服务体系建设,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和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整合资源、优化设计,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一站式服务,并加强客户回访,强化客户服务水平,增强客户黏性,提高回购率。同时加大海外营销、服务等体系建设,参加海外展会拓宽市场渠道,进一步加强国际市场的合作交流,加速公司各体系各环节的全球化进程,以更好地满足海外客户需求,践行从设备出海到全球化发展的新路径。
报告期内,公司收购了新聚力51%股权,本次交易是公司基于聚焦主业发展和积极拓展新行业、新业务的布局,在智能制造领域实现智慧物流、智能装备与生产管理系统的高效协同,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实现智能制造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有利于发挥智慧物流与智能装备的协同效益,增加了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丰富产品矩阵,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了双方市场与客户资源协同,进一步拓展了成本下降空间,能够满足更多不同行业客户的物流仓储和智能装备一体化需求,提升整体品牌与市场占有率;发挥了智慧物流技术通用性优势,加快公司在其他行业领域的开发探索与市场布局,为公司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增长潜力;推动了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交流融合,通过自研技术进行国产化替代,为客户降低综合方案成本的同时,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
激光产业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均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公司必须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提升工艺水平、提高产品性能,以满足客户定制化的需求,保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未来,若公司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失败,或者竞争对手率先在相关领域取得技术突破,推出更先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将会影响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公司的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具有非标准、定制化特性。公司产品发货至客户现场后需经安装、调试等过程,经客户验收合格并确认收入,此周期相对较长。受春节假期、客户采购习惯及验收进度等因素的影响,公司下半年营业收入占比相对较高,呈现一定的季节性波动。由于公司目前业务规模较小且部分订单金额较大,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在完整的会计年度内,公司的经营业绩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公司存在经营业绩分布不均的风险。
公司践行从设备出海到全球化发展的新路径,推行全球化的市场销售布局,加速公司各体系各环节的全球化进程。如果境外各区域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政治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或公司国际化运营能力不足,将对公司未来经营情况造成不利影响。
下游锂电制造行业面临降本压力,若下游客户加强对设备采购的成本管控,或锂电设备领域的竞争程度加剧,或公司原材料、人工成本大幅上升,将导致公司主要产品面临一定价格压力或生产成本增加的情况。若公司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推出高附加值产品,公司主要产品或服务将存在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的存货账面价值为55,763.89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1.75%,公司期末存货账面价值相对较高,主要是本期项目备货增加、收购新聚力新增原材料和发出商品所致。存货规模较大,一方面占用公司营运资金,另一方面由于发出商品尚未实现收入,若因客户需求变化或经营情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而发生订单成本增加、订单取消、客户退货的情形,可能产生存货跌价和损失的风险,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37,168.48万元,应收票据账面价值为1,666.06万元,合计38,834.55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5.15%,主要由于销售收入增长和收购新聚力导致应收账款增加,以及受行业特点、销售模式等因素的影响。若经济形势恶化或客户自身发生重大经营困难,公司将面临一定的坏账损失的风险。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形成了以精密激光加工技术为核心、以智能制造装备为载体的技术和产品体系,通过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公司搭建了高质量技术研发平台,建立了高素质研发团队,并取得了丰硕的研发成果。
激光产业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均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公司自设立以来始终重视技术创新。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金额为33,897,969.07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72%。公司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为公司研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有利于保持公司技术先进性,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研发平台方面,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度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湖北省激光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拥有精密激光焊接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三大省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并于2023年11月入选第六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技术研发实力突出。
公司高度注重产品研发的投入和自身工艺技术的积累,成立了工程技术研究院并在报告期内全面投入使用,培养及引进高端专业人才,聚焦围绕光、机、电、软件等方向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搭建了新能源电池激光应用产业链共性创新平台,形成技术研发、工程验证、分析测试为一体的系统创新平台,能够为新能源电池激光应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新能源电池激光焊接装备核心部件研发、激光焊接工艺分析测试服务、新能源电池激光焊接技术研发服务、新能源电池激光焊接工程化应用验证服务、新能源电池激光焊接装备智能软件研发等服务。得益于系统创新平台的建设,公司研发创新模式全面升级,有效提升全流程研发效率,缩短新技术研发到量产应用的周期,促进产业链协同的创新迭代和智造升级,助力形成适应新时代、新经济、新产业(300832)的新质生产力。对外合作方面,公司与上下游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等建立“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模式,与华中科技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开展科研项目,共同提升技术研发实力。
研发人员方面,公司建立了一支高素质、跨领域的研发团队,人员专业领域涉及光学、机械、电气、材料、软件等各个学科,具备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有研发人员364人,占员工总数38.68%。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授权有效期内的知识产权共计577项。公司参与起草了2019年12月发布的《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通用技术要求》(GB/T38331-2019)国家标准和2024年4月发布的《动力电池数字化车间集成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43962.1-2024)国家标准。2021年12月,公司自主研发的发明专利“一种全极耳电芯生产线”获第二届湖北省高价值专利大赛金奖;2022年2月,公司入选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评选的2021“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2022年10月,公司“圆柱全极耳锂电池激光焊接设备及全自动组装生产”入选由工业和信息化办公厅、中国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第七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2023年1月,公司“圆柱全极耳动力电池激光加工关键技术与智能装备开发”项目荣获2022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项目于2023年10月荣获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颁发的2023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子公司江苏逸飞于2023年9月获得“江苏省精密激光焊接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
在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领域,公司形成了以精密激光加工技术为核心、以智能制造装备为载体的技术和产品体系,实现了从激光器、激光单机、自动工作站、自动产线到智能产线的研发突破与产品升级。按照产品功能划分,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自动化产线和智能化专机,应用于新能源电池、家电厨卫、装配式建筑等领域,其中锂电设备收入占比较高。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电池电芯制造的电芯装配环节和模组/PACK环节,形成了圆柱全极耳电芯装配系列装备、模组/PACK系列装备和方形电芯装配系列装备,并相继推出电芯结构件自动装配线、钠离子电芯自动装配线、固态/半固态电池的电芯装配线,可以适用于锂电池、钠电池、固态/半固态电池等不同形态领域。在圆柱全极耳电芯装备方面,公司在业内率先突破圆柱全极耳电池制造工艺技术难题,推出了圆柱全极耳电芯装配段全工序设备和圆柱全极耳电芯自动装配线等系列装备,技术先进、质量稳定,产线效率、良品率更高,获得众多行业知名客户的广泛认可,且拥有更加完善的专利布局,长期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积累形成了技术、工艺、产品、市场等多方面领先优势;在模组/PACK装备方面,公司推出了模组/PACK装配专机和各类模组/PACK自动装配线,具有高柔性化、多兼容性特征,自动装配线在良品率、定位精度和设备故障率等方面具有一定领先优势,整体技术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在方形电芯装配方面,公司推出了极耳焊接、转接片焊接、壳盖封口焊接和密封钉焊接等专机设备和方形电芯自动装配线,在焊接精度、密封耐压强度、设备故障率等方面具有一定领先优势,能够有效满足下游客户的生产需求,整体技术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在家电厨卫、装配式建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其他设备领域,公司拥有柔性激光工作台、机器人激光焊接站、家电厨卫产品自动装配线等产品,并结合公司激光与智能装备技术储备形成了公司产品优势,具有生产效率高、焊缝美观、焊接密封性好等特点,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在智慧物流领域,子公司新聚力可以为客户提供新能源电池整厂物流成套系统、半导体物流设备软件、半导体物料搬运设备、智能化仓储物流系统、自动化输送分拣系统、数字工厂可视化平台系统、智慧工厂信息管理系统和物流线核心设备供应的服务,包括智慧物流系统与悬挂运输系统(OHT)、堆料机(Stocker)、多层货架等物流设备及相应配套软件系统等整厂物流解决方案,具备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能力。
公司聚焦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领域,通过精密加工智能装备与智慧物流装备及系统的融合,逐步实现从智能装备制造向数智化高质量发展的升级,具备高精度性、高稳定性、高一致性、高感知性、高数据分析能力的数智化智能装备制造优势,结合智慧物流实现各生产环节的精细化、动态化、可视化管理,提高了智能化分析决策和自动化操作执行能力,以解决客户不同复杂程度的生产流程和精细工艺控制问题,满足客户产品制造的高品质要求、高一致性要求和高安全性要求,并能够为客户提供数智一体化的智能装备和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
通过数智一体化优势,同时借助智慧物流技术的通用性以及行业适用的广泛性,公司能够快速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具备在泛半导体、消费电子、医疗健康、食品等其他行业领域开发探索与市场布局的优势。
公司重视自身品牌建设,始终专注于智能装备领域,凭借核心技术和产品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积累了丰富的优质客户资源,获得了行业龙头与知名企业等优质客户群的广泛认可,在行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品牌优势;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公司产品性能和稳定性;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最优质、最具有性价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售后服务方面给客户提供高效、便捷、专业的服务体验,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
从区域分布来看,华中地区是我国四大激光产业聚集区之一,其中又以武汉市最为集中,“中国光谷”(即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最为知名。公司总部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毗邻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能够共享“中国光谷”激光产业群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设施,以及周边高等学府的才智资源。此外,公司还分别在我国另外两大激光产业聚集区,长三角(江苏省镇江市、无锡市)和珠三角(广东省东莞市、珠海市)地区建立了生产研发基地和营销中心,方便公司更好的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公司现有业务布局有利于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区位优势明显。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逸飞激光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